考研試卷都批完了,成績為啥要捂到二月才公布?考生:都過不好年
2023年的研究生考試已經圓滿結束,閱卷老師的工作也都進入尾聲,但考生的心情卻一刻都沒能得到放松。
基于今年的特殊情況,就算是備考工作準備的很充分的學生,也沒有底氣說自己能穩進復試,所以考生們都在糾結一個問題:
是準備復試還是另尋出路?同時另一個疑惑也隨之升起:試卷都批完了,為啥不能直接公布成績呢?非要捂到二月份,我們也想過個好年呀。
考研試卷都批完了,成績為啥要捂到二月才公布?考生:都過不好年
都說等待是最折磨人的,對于考研黨來說,無論是備考一年,還是考試的那兩天,都遠不如考完試后的這兩個月焦灼。
能不能過復試,就看筆試分數了,換言之,如果筆試分數能過線,就算上不了第一志愿的重本,最起碼還有調劑的機會,自己也能認命地準備復試。
如果分數連國家線都夠不上,那準備復試毫無意義,不如抓緊時間,好好打磨一下簡歷,找個實習積累經驗,開學后的春招還有點機會。
所以多數考研黨,在考完試之后都特別消沉,陷入到了一種,不知道該做什么,但又不敢什么都不做,甚至比考前還要焦慮。
雖然每年參加考研的同學人數龐大,但閱卷老師的后備軍也儲備充足,所有閱卷老師從早到晚,每天都工作9個小時,十天左右就能把所有試卷批閱完畢了。
這個速度比同學們想象中的還要快好多,現在的電腦機器閱卷,幫助老師減輕了工作量,同時也提高了大題的閱卷效率。
但如今,距離筆試過去已經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,高校的閱卷工作均已完畢,按照同學們的想法:為什么不能早點公布成績呢?我們也好早做打算。
其實每年的筆試成績公布,時間都不是百分百固定的,但每次都是在筆試過后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才會公布,如果情況不順利,甚至會超過兩個月。
成績公布的時間越晚,對考生來說卻不利,畢竟只有知道了分數,才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下一步的計劃。
成績公布較晚另有原因,同學們在此之前,也有事情要做
考上高分,就安心準備復試,如果只是剛過分數線的話,就要既準備復習,又查詢調劑信息,成績不理想的,就只能準備二戰,或者開始求職了。
對于大四的學生而言,最后一個學期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,這個寒假起,多數高校都要求學生確定論文題目了,開學之后就要開始寫論文,時間就更倉促了。
因此耽擱的時間越長,越容易產生負面影響,而且這種漫長而焦灼的等待,也十分考驗學生們的心態。
正因如此,每年的考研結束后,成績遲遲不公布都會遭到家長們的抱怨和詬病,也有人說,二月份再公布,也是為了讓學生們過個好年。
畢竟如果沒考好或者落榜了,就連過年的心情都沒有了,乍一聽很有道理,但對于考生而言,自己大概能發揮個什么水平,自己心里都有數。
畢竟剛考完試,網上的參考答案就滿天飛了,多數同學都會估分,最終的結果就算有出入,也不會差的特別多,與其苦等著,還不如早知道早解脫。
真實的原因也并非如此,考研成績公布的時間晚,是因為在閱卷結束之后,還有很多工作內容需要做。
其中就包括試卷批閱完畢后的幾輪復核,加上各地區、各所高校的閱卷老師進度不同,效率高的就要等等效率低的。
加上老師和工作人員也得過春節,因此春節假期那些天,這些工作就停滯了,年前做不完,就得年后再繼續。
考研是大型考試,不容出現一點差錯,不像學校的期末考試,就算成績加錯了,趙老師確定一下,就給你加上了,大榜也順便更新一下。
但考研不同,一分的失誤,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,因此閱卷后需要好幾輪的嚴格復核,確保毫無差錯,才能公布最終的成績。
等待是很煎熬的,同學們不知道該往何處使勁,既怕浪費時間,又怕什么都不做被落下,這種心情可以理解。
因此筆者推薦同學們可以趁此機會,練習一些口語的自我介紹,這是考研復試的重要部分,面試一些大型企業時也會用到,因此只要練了就不會白練,同時也能分散注意力,緩解同學們的焦慮。
今日話題: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?
(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