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科畢業選擇考研還是工作?考研名師張雪峰:“我女兒不用考研”
攻讀碩士研究生不是輕松的事情,但是在當下企業和單位“唯學歷論”嚴重的情況下,本科生們不得不在畢業時做出選擇:是直接就業還是考研?
對于這樣一個關乎未來發展的重大決定面前,因為牽扯到的方面太多,所以學生們會感到猶豫是再正常不過了。
但是從網絡上、電梯里不斷出現的考研輔導教育廣告,以及路邊越來越多的教輔機構來看,最終選擇考研的學生并不少,他們一起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。
而之所以會有那么多的學生堅持選擇考研,除了真的是有所需求外,其實和大眾輔導機構的宣傳有很大關系。
不少機構除了正常的刷屏式宣傳外,也在不斷激起學生的緊張情緒,試圖以夸張學歷競爭和歧視程度的方式“洗腦”學生們報名考研,并且報自家考研補習班。
然而有些好笑的是,那些在線上線下激情授課,并且呼吁大家考研的補習老師,其實對考研并不是那么重視。
本科生畢業有沒有必要考研?考研名師張雪峰的一句話,揭露尷尬現實
像是很多準備考研以及正在考研的考研黨們大多都認識的“張雪峰”老師,他身為考研界的名人,一直都在講述考研的重要性,表示考研可以改變命運。
但他卻在記者提出“你會鼓勵自己的孩子考研嗎”一問時,直接回答:我女兒不用考研,我已經幫她掙夠一輩子的錢了。
對很多人來說,都感覺這一對話是有點諷刺的。畢竟看起來言下之意就是,有錢了就不用讀研,沒錢的人才用去讀研。
不過張雪峰之所以這么說,也是有一定的理由的。從他的角度來看,考研本身的意義盡管很重要,但卻并不是必選項。考研是為了生活變得更好,如果衣食無憂又沒有需求,不去吃考研的這份苦也沒事。
不得不說,盡管他的話顯得有點不夠上進,但也是說得蠻對,考研確實不是必選項,學生們不應該也不要茫無目的地被風向趨勢裹挾著去考研。
考研還是工作?學生心里得有數
- 要注意家庭問題
考研和工作很大的區別就是收入問題,工作就算再差也是有一定收入的,更何況本科畢業還是可以找到月薪還不錯的工作,遇到家里有經濟困難或急需用錢的狀況,是可以補貼一下家用。
但考研屬于支出項目,特別是因為繁忙的學業,要打工是很困難的,甚至有可能顧此失彼,所以很難勤工儉學。
當然,如果能申請到助學金和助學貸款,那么只要讀的不是金融類這種一學期幾萬到十幾萬的專業,普通專業基本都可以不咋花錢。但是想要給家里補貼,基本沒什么可能。
- 要注意未來的發展問題
盡管學歷高了初始起薪和工作機會都會多一點是不爭的事實。但學生們自己的專業以及報考院校,都會影響這一點優勢的發揮。
一般偏理論性和深度很強的專業會更適合考研,像是物理、文學類專業適合繼續做學術類的研究,方便以后進入高校、研究所工作。
反之,像會計、土木工程這種更看重經驗和資歷、證書的專業,直接工作更有利于積累經驗和提高能力,會讓自身更受就業市場認可。
當然,最優的選擇就是適合的專業加上985、211名校,會讓碩士學歷含金量達到最大化。而雙非的碩士報考,則是更多地看學生自身的需求。
- 要注意自身的學習能力
盡管大家好像把考研常掛在嘴邊,但其實考研和讀研的難度都不小。如果說考研還可以通過臨時抱佛腳的復習上岸,那讀研就是實打實的考驗了。
畢竟和本科階段不一樣,碩士階段是要做學術實驗和研究的。如果學術實力不足,別說自己的課題搞不定,甚至可能會導致自己延畢。再糟糕一點,有可能會被直接清退學籍,沒有辦法畢業。
所以考研不能光看好處,也得考慮自己可不可以念完學業,不然到時候就屬于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筆者寄語:考研是為了自己,學生們要明確目標
因為考研的優勢和現實的狀況,所以選擇考研的人是有很多的。但就像張雪峰說的一樣,考研不是必需品,所以一定要想清楚再考研。
像是為了學業發展和學術研究以及職業晉升而選擇考研,只要自己實力和準備到位,其實都沒問題。但如果對考研本身沒計劃,了解也不深,只是受到了他人或廣告的影響,那就要多加思考了。
【今日話題】:你覺得2023年考研狀況會怎么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