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考研更難的是,讀研后被催婚,再不結婚就成“大齡剩女”了?
文▏六叔談教育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催婚時刻,尤其是現在過年的時候。
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家里拜年,這時候正好孩子在家,尤其是上了大學進入職場之后的孩子們回家,更成為了這些人話題的關注點。
不管是真關心還是假關心,反正先把孩子的婚姻拿出來說事。
這次在家里,六叔的表妹也遭到了這種被七大姑八大姨輪番討論的時刻。
說什么現在的女孩子再不嫁人以后就不好找了。
孩子這么大了,還沒有成家會被人看不起的。
再有就是現在不找對象的話,以后就只能找被別人挑剩下的。
更有過分的說表妹以后只能找那些二婚的,說的人心煩意亂的。
有些話作為在場的人都有點聽不下去,其實表妹去年考上研究生,按照她的說法,其實她并不想這么早就結婚。
但沒想到的是家里人這么著急,還總是催她,讓她有點受不了。
作為過來人,其實在當年我也面對過親戚催婚的場景,因為是親戚你很難拒絕他們,更別說什么回懟。
當然網上經常有人教一些“回懟”的話術,不過說回來,這些話其實很多人都是說不出來的。
畢竟大過年的,沒有人會因為一點親戚的話就懟的很難聽。
就算這些親戚并不是真心的,但是打著為你好的幌子說話,被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親戚指指點點,你也只能被迫接受。
自己盲目的回懟,只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,并沒有什么價值。
現在的研究生,也已然成為了被催婚的對象。
在大多數的人看來,尤其是家里村里并不高的親戚看來,研究生一直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,而且能夠考上研究生也一定是能力特別強。
未來無論是地位還是收入,也比一般人強很多,但作為長輩總是想要對晚輩有一些優勢,想要找一些自己的存在感,就只能拿婚姻這件事來說。
可對于研究生,如今的學生來講,其實并不是這樣的,而且婚姻,愛情并不是所謂的到時間就要做的事情,更多的還是講究緣分。
對于一些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來說,在談戀愛這件事上就很有優勢,但是性格比較內向的,可能就很難有一些戀愛的機會。
并且在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中,并不像大學生本科那樣只要按部就班的學習就好了。
研究生要跟著導師進行學術研究,很多時候,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一周,甚至一個月,并且平時能夠接觸到的人就實驗室的同學,或者是同一課題組,同一實驗室的同學。
想要在這種環境下找到對象真的是難上加難,而且很多導師都是禁止實驗室談戀愛的,不像本科時期還有社團活動,學生會活動等等,可以有很廣泛的社交圈。
再有就是現在的人,更講求的是共同語言,盡管很多家長大人說的大道理沒錯,但并不適合自己的子女。
尤其是婚姻這件人生大事,總不能是個人就能結婚,更多的還是看是否有共同語言。
在考上研究生之后,學生的眼界打開之后,會更加的理性,在外人看來,這個理性更多的可能會被解讀為“挑剔”。
愛情可以轟轟烈烈,但婚姻更多的還是生活,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感覺,更多的是對于學歷,對于身高,顏值,可能是對于三觀的問題。
同時還有未來的發展以及工作情況,這都是現實中需要考慮的問題。
在當前,研究生大多數都選擇向上結合,而不是向下結婚。
如今普通學歷的人有很多,但想找個跟自己學歷一樣的就很困難。
而且很多時候總是會有一方嫌棄的比較多,這就導致了在選擇結婚上會比較困難,種種問題的堆積,就導致了很多的問題出現。
略略寄語
婚姻并不是兒戲,并不能因為別人說了很多催婚的話就直接去結婚。
能夠真心為自己考慮的只有自己的父母,其他人大多數就是太閑,話找話。
如果周圍沒有什么過得很好的人的話,就更不能聽他們的話來決定自己的人生大事,學會拒絕,才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一種方式。
其實如果自身條件不夠好的話,自己也并沒辦法去挑剔,所以那些“再不把自己嫁出去好男人就被搶光”的話,無非就是太閑,不用理會。
任何的選擇都是雙向的,越優秀的人,選擇的權利才會越大。
如果想遇到好人,那就要努力的增加自己的選擇權。
話題討論: 讀研的你有被催婚嗎? 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。